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605|回复: 0

二、《禤儒后序》有感

[复制链接]

35

主题

17

回帖

40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04
发表于 2015-6-24 01:4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禤氏网 于 2015-9-4 11:21 编辑

                              《禤儒后序》有感
    《禤儒后序》一文,载入《三水禤氏族谱》第5页。是她指引三水禤氏族人前往广西防城寻根,又是她吸引广西防城宗亲乐意指导三水禤氏编写族谱。总言而之,二者都是围绕《禤儒后序》去做文章。
    新编《三水禤氏族谱》于20033月问世,总发行量为3500本,可算是轰动禤氏的大事,更有族人称之为“振兴禤氏的第一个里程碑”。新鲜事物的出现,都会引来人们的不同看法,这是正常的。问题是要看清楚持不同观点的双方,他们是站在什么角度,他们的论据是否充分有理。就禤姓始祖和禤姓祖籍地而言,有族人认为应以《三水禤氏族谱》为准,但更多的族人则认为《三水禤氏族谱》是弄错了的,彼此争拗,似乎越演越烈。对此,我们认为出现当今局面,关键在《禤儒后序》。为此,我们反复敬读了《禤儒后序》之作,得出如下感受,供与族人,以作考究之餐。
    禤儒公“族谱沦没,古老失传”的情况下,怀着“数典忘祖”之撼,去“溯委穷”,而“传之后世”,足见他崇祖爱族之心,这是值得后人学习的。
    廷卿公为要回复禤儒公,认真查阅《钦州志》,“谨录以闻”。他没有哗众取宠,毫无润色,又没有添枝加叶,更没有画蛇添足。而是原文照录,如实反影。廷卿公实事求是的风度,确实难能可贵,令人敬佩!
    禤儒公“溯委穷源”的精神可嘉,但考究之力不足。他仅凭“始祖纯旺公”一语,便推翻“九郎公为始祖”而另立“纯旺公之为始祖也”,这未免缺乏考究的功夫。其实三水称九郎祖为始祖,是三水禤氏族人只追溯到九郎祖是三水最早的太公时,称之为三水禤氏始祖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地域性最早的太公,就是这个地方的始祖。相信廷卿公实录钦州志的“始祖旺公”,就是说纯旺公是钦州时罗的禤氏始祖了。如果不是,为什么不在始祖前边加上修饰语?禤儒公同样没有说纯旺公是禤姓始祖的。
    禤儒公缺少考究,所下的结论没有转,毫无余地,导致三水新编族谱照本宣科。以讹传讹,还比禤儒公递进了一步,错将纯旺公树为禤氏始祖。这是个值得吸取的教训。
    《禤儒后序》虽然有偏差的一面,但她都给我们留下一段珍贵的禤氏史料:“始祖旺公,山东益都县人也。汉光武时,交趾女子征侧、征贰叛,帝命马伏波将军南征,祖棣伏波帐下为前锋,所向有功,留守夷界,威震八峝(时罗、如昔、贴浪号为三都,斯凛、鸦角号为五岗,总称八峝)。世袭平夷大夫之秩,有金牌、银印历代相传,事载钦州志,谨录耳闻。这就证实了《南越堂族谱》所载:“禤姓历代祖先始居山东青州府益都县籍太始祖仕汉山左齐郡柳泉副都司徹清禤公妣马氏太高祖仕汉三楚郢都司妣刘氏太高祖纯旺公于汉光武帝时交趾女子征侧贰叛汉命伏波将南征公赋性倜傥有志安民随将军为前锋勇谋兼备战功最著,留守夷界威镇八岗世袭平夷大夫事功详载钦州。”是正确无误的。《南越堂族谱》比《禤儒后序》早二三百年,相隔两三百年的史载,有如同出一辙,不是十分之珍贵吗?!
    《禤儒后序》引述钦州志里记载,也就是廷卿公的“谨录以闻”,她是我们考究纯旺公事迹的标准尺。因为廷卿公是纯旺公的嫡后,最后一任钦州时罗的世袭峝长,他的谨录耳闻自然可信。现在,有关纯旺公的传闻,五花八门,层出不穷,好像万花筒里的千变万化。但不管怎样,只要我们拿出标准尺一度,便可知其是正史还是偏史了。
                                                             第二届三水禤氏宗亲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