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927|回复: 0

三水南宋咸淳年禤氏始祖的考证

[复制链接]

35

主题

17

回帖

40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04
发表于 2016-5-14 00: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禤志光 于 2016-5-17 12:32 编辑

                     三水南宋咸淳禤氏始祖的考证
                                禤氏九郎第二十八世裔孙宗添撰文
    “祖由南宋咸淳间始由南雄珠玑巷徙居广州府属南海县三江都丰湖坊后于景泰年分入三水县子孙繁衍分居十余乡今三水之丰湖坊埔属属禄步皆是”,这一史实,是广西宗亲反馈的禤《南越堂族谱》的记载。
    禤《南越堂族谱》与圣堂岗上九郎斯公墓前的“禤南越堂拜桌”汇合起来,天衣无缝。天理难为,我们必须承传。
    为此,我们坚守实事求是的原则,本着有错必改,正本清源的诚实态度,奉行“敬承祖武故为人子者当思木本水源,慎守家规凡属承先者须重慎终追远”的祖宗遗训。我们今天进行密考证,上可告慰祖先,下可交待族人,同做孝子贤孙,不做历史罪人。
    一、广西宗亲反馈的族谱,是我们三水禤氏最详尽、最真实、最古老的族史遗迹,禤氏九郎族系宗亲欣然承传,一致认可。
    我们查阅众多的广东禤氏族谱及家谱、房谱,从未发现有像我们禤《南越堂族谱》那样,详尽地记载自己祖先的来龙去脉,所以我们定论:禤氏九郎讳斯公,是三水南宋咸淳禤氏始祖。禤氏九郎的尊崇地位,不容置辩!
    二、我们用了近三年的时间,觅祖寻宗,慎终追远,收集到大量的族史真知。我们禤氏九郎族系,由于说不清的历史原因,确实世系断层,长房不知父、祖,二房失传七代先人。
    现今考证:九郎公生二子,长子德珍公,次子炳珍公。
    九郎公葬在圣堂岗,德珍公葬在高地堂岗,炳珍公葬在鸡啼岗。这三岗自东北向西南成一线,间距几百米。
    佛岗、清远族谱都有记载“珍珠展叶”,由于它们都是访抄转传,故有出入,佛岗记展叶九珠,清远记展叶十珠。佛岗、清远对先祖都是只知戊珠公,戊珠公的父亲是谁,就不清楚了,可能会认为是“珍珠”。至于戊珠公的祖父是谁,更是个无解之谜,我们怎能不作慎终追远呢?!
    请看,高要腰岗禤氏鼻祖可叙公(即文达公)碑文,开头是这样刻的:“公讳可字秀山乃广州三水县太始祖仕周公第二房之十世孙也。”
    可叙公(文达公),三水族谱(2003年)载的是三世孙,而碑文记的是十世孙,这明摆着失传了七代人,下面让我们再作考证:
    1、有专家来考察九郎祖墓,说我们没有原始碑文。专家说,有碑文好说话,因为碑文比谱记可信度高。
    2、太始祖仕周公是否九郎公,我们只能用史实来说话,禤儒公说“人第知九郎祖为始祖”,此是其一;“广州三水太始祖仕周公”,此是其二,那就没有其三了。而且,古代中国人是有名、有字、有号的,文达公到腰岗开山,曰可叙,秀山,至于九郎斯公名什么?字什么?号什么?我们就不知道了。但重史重实,论情论理,仕周公就是九郎公。
    3、可叙公是仕周公第二房之十世孙,那就是九郎公次子炳珍公这一房了。由于史料之缺,失传了三、四、五、六、七、八这六代人,连炳珍公在内就是失传了七代先人。这样的断层,或者说断了的脉络,就是2003年三水族谱把南宋咸淳徙居丰湖坊改成景泰年间落籍圣堂岗的根本原因。
    在此,我禤宗添很有必要作个说明:2003年三水禤氏族谱《九郎祖在世年代的考证》一文,出自我手。当时的背景是这样的,编委领导花巨资(八千多元),专程托人从福建买碑石回西南,未经编委集体讨论研究便刻下“三水禤氏先祖始由广西防城徙居南雄珠玑巷,于南宋咸淳年间,徙居广州府南海郡三江都碧湖坊。九郎讳斯公于明景泰年间落籍圣堂岗”的碑文。头头刻碑定论,跟班奉命写文,当时手头资料少之又少,写出的考证,结果如何,可想而知。今天,在大量的史迹、史据面前,再从新考证,那就截然不同了。这不是出尔反尔,而是实事求是。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
    至于九郎公二房炳珍公的传世后人,脉络断线,代数断层,这是客观事实,我们必须承认。否则就是拒认祖先,成为叛祖逆宗的罪人。
    三、连南铁坑大围,有己珠的墓碑,连南谱载:己珠公受广东都督府派遣,从三水调往阳山县平定匪患,在铁坑大围安营扎寨,留守那里。现铁坑大围的禤氏族人都公认是九郎斯公的后裔,源泉宗亲还主动和我们一同到佛岗访亲,作现身说法,他们是世代相传,来自三水的九郎后代。
    连南寨岗有庚珠公兵营遗址,载入《寨岗志》。连南寨岗和连山上草村的禤氏族人都确认是三水九郎公的后代。连山上草村一位76岁的婶娘兴致勃勃的向我们陈述:“太婆讲落,我们是来自三水九郎的后代,太公叫九仔公。九仔公很威水的,九兄弟,两姐妹
    这些史实,足以证明九郎公生德珍公、炳珍公。德珍公(九公)生九珠。而炳珍公却被遗忘了。
    四、广宁谱载是从九郎公到九子公的,他们的鼻祖是九子中的一子,名曰一正公。这一史实,也正好说明九郎公生九子公(德珍公)和炳珍公。
    五、从化鉴州宗亲珍藏之谱载:“前既缺其谱,无可考据,后得又一谱,在清远吉河禤姓,抄在中元岗,付来参考。溯自我祖,自南雄珠玑巷而来,至广州府三水大片地时,此乃係九郎公之后裔也。”这一史实,首先证明道、道亨、一圣、戊珠等公都是九郎公之后;其次证明大片地的禤氏族人,都是九郎公之后。胜于雄辩!
    史实桩桩,天地可鉴,先祖有灵,族人欢览:
    三水南宋咸淳禤氏始祖九郎讳斯公,妣欧阳氏太婆,生二子,长子德珍,次子炳珍,居圣溪村
    德珍公,妣吉氏,生九子,居住圣溪村
    炳珍公,妣吉氏,生子,居住圣溪村
    九郎公(仕周公)第二房连炳珍公在内共失传七代先祖
附注:以上考证,上应天理,下通族情。我们只是寻求共识,决不强求认同,仅供禤氏九郎后裔的认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